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环保滤材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热门关键词:  正在更新....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政策利好催暖上行周期 海水淡化还需“多条腿走路”

政策利好催暖上行周期 海水淡化还需“多条腿走路”

发布时间:2018-05-17

  2017年下半年以来,如何实现海水资源化引起了水处理业内和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随着水处理产业向纵深挺进,海水淡化领域越来越受资本追捧。但在淡化海水不断扩张的过程中,技术路径、运营成本的问题则困扰着海水淡化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相关扶持政策与产业逐步成熟,海水淡化行业将逐渐告别以往低迷回归理性,并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当前,海水淡化行业正处于政策扶持、创新驱动的“青春期”。长期水资源循环利用趋势确定,中短期海水淡化技术不断突破。业内大多认为,未来在海水淡化项目、水资源循环利用、膜设备等产业链环节有望催生出体量较大的投资空间。
随着近年来国家将海水淡化行业的发展提升到战略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同时还通过PPP的方式在供给侧和需求侧融合时给予补贴,国内海水淡化市场快速发展,需求开始凸显出爆发式增长。针对海水淡化传统领域,我国有关部门一直都以发展的眼光和鼓励的态度对待。早在2016年底,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20万吨/日以上。
尤为引起业界关注的是,这一产能目标较两年前可谓增长了一倍。根据测算,如果2020年220%的工程总规模目标能够完成,届时国内海水淡化市场将达千亿级。通过《发展规划》的发布,海水淡化将在“十三五”这一关键节点迎来产业新周期,并在今后探索降本增效的“多条路腿走路”发展格局。
由于海水淡化行业仍处发展初期,规模、技术、形态初具雏形,因此《发展规划》无疑成为海水淡化的强有力引擎。此次《发展规划》的出台更多的是在实现规模化发展之后,将产业方向从量变转为质变的产业链布局。一方面可以提升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有效提升行业集中度;另一方面则可引导企业有序竞争,从中筛选出具备核心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价值。
对于资本追捧,业内认为,海水淡化的核心逻辑并不在在于带动水处理工艺、反渗透技术领域、膜设备等产业链的商业模式,而是在于其背后的开源增量的效率提升和水处理综合服务的落地。同时,海水循环利用的生态格局和资源化的想象空间无疑已成为资本扎堆海水淡化的主要原因。与传统中水回用应用体系不同,海水淡化挖掘的产业空间与产业周期,会凸显出更多元化的水处理循环利用体系,未来的想象空间前景可期。
短期来看,2017年是水处理产业链的关键节点,加上2018年市场需求促进产能爆发的预期,未来海水淡化项目工程量环比将有大幅增长。以淡化海水为代表的水资源增量模式也逐步大势所趋。那么,海水淡化产业链爆发“前夜”,蜂拥而来的各路资本又将如何布局以应对这一投资盛宴?
对于海水淡化市场投资前景,国内机构预测,目前多部门正在积极制定水处理相关方案,政策不断提振行业发展,海水淡化设备在行业大趋势下将迎来完整的向上周期。淡化海水作为目前成熟的水资源应用,众多环保企业纷纷以资本换技术、扩大产能途径以应对巨大的行业需求。而在海水淡化驶入快车道的背景下,研发投入高、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或将成为优先标的,率先获益于海水淡化的发展黄金期。 

  • 0
  • 顶一下
  • 0
  • 踩一下